
寒露
露气严寒 | 将凝聚也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:“九月节,露气严寒,将凝聚也”。“露”在古板意义上是天气转冷的象征,寒露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泛起“寒”字的节气。此时,地面上的露珠即将凝聚成霜,带着丝丝寒意。
寒露时节我国北方地区已呈深秋情形,白云红叶,偶见早霜,南方地区也秋意渐浓,蝉噤荷残。
寒露三候
白天幽晦 | 天寒夜长
一候鸿雁来宾:鸿雁排成一字某人字形的行列放纵南迁;此时是最后一批,昔人称后至者为“宾”。
二候雀入水为蛤:深秋天寒,雀鸟都不见了,昔人看到海边突然泛起许多蛤蜊,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,便以为是雀鸟酿成的。想象飞物化为潜物,是昔人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。
三候菊有黄华:“寒露百花凋”,但菊花偏偏在寒露时盛开。所谓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,菊花之盛可窥一斑。
寒露习俗
夜寒秋思 | 落叶流风
观红叶
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,早已成为人们的古板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。秋风飒飒,黄护叶红,寒露事后的一连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。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,漫山红叶如霞似锦、如诗如画。
饮菊花酒
寒露与重阳节靠近,此时菊花盛开,为除秋燥,某些地区有饮“菊花酒”的民俗,这一民俗与登高一起,徐徐移至重阳节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、酒曲酿制而成,古称“长寿酒”,其味清凉甜蜜,有养肝、明目、健脑、延缓朽迈等功效。
吃芝麻
寒露到,天气由凉爽转向严寒。凭证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四时养心理论,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于是,民间就有了“寒露吃芝麻”的民俗。在北京,与芝麻有关的食物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,如芝麻酥、芝麻绿豆糕、芝麻烧饼等。
秋钓边
寒露时节,气温下降迅速,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,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,此时垂纶易中计、易收获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秋钓边”。赏花,垂纶,正是出游的好时节。雌蟹卵满、黄膏丰腴,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。
秋收秋种
寒露时,秋收秋种进入热潮,农谚有:“黄烟花生也该收,起捕成鱼采藕芡。”“大豆收割寒露天,石榴山楂摘下来。”各地需要预防灾难天气,华北地区的冬小麦需抓紧播种,南方稻区也要注重防御“寒露风”。
由于天气渐冷,树木花卉败北在即,故人们谓此为“辞青”。九九登高,还要吃花糕,因“高”与“糕”谐音,故应节糕点谓之“重阳花糕”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。人世云云多娇,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。趁秋意正浓,严冬未至,携一二挚友,赏美景,吃花糕,也别有一番风韵。
秋季干燥,凭证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四时养心理论。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俗话说“一碗寒露汤,不必医生帮”。寒露前后,在饮食上需要“减苦增甘”,一些清甜滋润的汤品最相宜在此时饮用。